所谓年轻,可能就是没那么担心「冒犯」别人,也没那么容易被冒犯到吧。
只预设一种可能,结果不如预期难免心情糟糕。
那试试多设想几种可能性好了,自问都能接受吗?X 不可以,那 Y 行吗?或者 Z 呢?
「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」是一种,「凡事都很壞,仍能愉快,才是最高境界。」也行吧。
每次听到别人说「真正的…」的时候,我总在想,谁来定义这个「真正」呢?凭什么?
后来发现,其实对方在表达时,「真正的 = 我认为」,于是就好理解了——再考虑对方的 credibility 来决定要不要信、信几成。